□蒋璟璟
近日,不少网友爆料,个别网络平台出现了教唆规避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审批的言论,鼓吹通过注册普通公司、打经营范围擦边球等方式逃避监管。记者发现,眼下市场里一些教培机构悄悄玩起了“文字游戏”,将“培训机构”包装成“舞蹈工作室”,通过注册有限公司,打擦边球规避监管;而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假舞蹈培训机构里,大量充斥着无教师资格证资质的假舞蹈老师,这些无证办学、无证教学的儿童舞蹈培训机构,已经导致了多起伤残事件。(央视)
作为非学科类教培的主赛道之一,儿童舞蹈培训一直就争议不断。此前,几起严重的意外伤害事件,一再将这一行业推至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而综合各方信息来看,这一领域的种种乱象,或许还要远超想象。需要说明的是,在“双减”之后,非学科类教培市场整体是稳步增长的。在这一利好周期内,大量商家入局其中,纷纷做起了相关生意。这部分半路杀入的增量培训机构,恰恰也是问题最多、路子最野的。
儿童舞蹈培训,相比较而言,还是一个品牌化程度较高的行业。很多大牌连锁机构深耕已久,“业绩”可查、口碑可靠。但也应该看到,这一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并不高,换而言之,头部的几家大牌机构,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算多。大量的中小机构,瓜分了相当一部分生源。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看到,相当多的舞蹈培训机构,距离真正的专业化、规范化,还有不少的距离。其本身的办学资质、教师资质,往往都存在着巨大的疑点。
相比于学科类培训,以及球类、棋类等文体类培训,舞蹈培训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,那就是“培训效果”的评价,是难以被精准界定的。评判“舞蹈跳得好不好”,毕竟是个很主观的事情。由于评价体系的先天不足,很多培训机构和办赛机构一拍即合,透过举办种种“考级”“大赛”,来自抬身价、自我正名。这其中,很少有所谓的权威性、公信力可言,更多不过是自娱自乐:反正是“生源可以全部通过考级”,续课越多,“考”的级别就更高。
有从业人士就直言,“家长们对考级的要求仅仅是能拿到考级证书配资平台推荐,只有杠精家长才会询问机构是否有资质、是否合规备案。”严肃求真的被说成了“杠精家长”,而稀里糊涂的则大受欢迎。舞蹈培训,但求一乐,并无不可。可若是真当回事,真想学点名堂,还是应该擦亮眼睛、仔细甄别才是。
开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